×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買不到假貨」的日本,卻有人在二手網站花「16.8萬日元」買到山寨《龍珠》漫畫?

火炏焱燚 2021/11/09

假貨這種東西,平時生活中一不注意就會遇到,其影響可大可小。

特別是你買那些珍藏品的時候,本來花的那錢就不少,結果發現了是一個價值低廉的假貨,那滋味肯定是想分分鐘想打人。

但現實總有一天會告訴我們,什麼叫見識淺薄。

01.漫畫也有假貨

11月7日的日媒轉報中就提到---有一位叫「大吉 クリお」的推特網友在二手網站上吃過這個虧。當時他買的是一本著名動漫《龍珠》初次刊登的《週刊少年JUMP》雜誌,據說買這本雜誌的時候一共花了16.8萬日元。

作為《龍珠》在1984年首次連載的一期JUMP雜誌,對于廣大動漫迷來說這的確是一本很時代紀念性的玩意兒,不管它的真正市場估價是多少,反正價格肯定很貴。

但前提是,它必須是一件真貨,否則永遠也達不到這個水準。

這位網友願意花高價錢買下這本雜誌,一方面他很有錢,另一方面他絕對是《龍珠》的忠實粉絲,也因此這本雜誌的真偽他也能夠鑒別出來。

當購得的雜誌到手後不久,網友很快就發現了造假的痕跡--- 雜誌作畫的色彩、紙張的質感都感覺比較新,不像是從40年前保留下來的模樣。

本來漫畫書買到手就是看,被人的雙手翻騰來翻騰去,雜誌的紙頁必定會留下歲月的痕跡。

而且要明白,《龍珠》剛開始連載的時候誰都無法預料到這部作品的未來會變成什麼模樣,從一開始它是不具備收藏的價值,沒人會把它當成古董一樣保存起來。

所以這本二手雜誌一看就很不對勁,從沒見過這麼光亮如新的紙質古董。

此外,該網友還在推特上直播了購物過程講述了這次的經歷,其中他還指出了漫畫雜誌上存在的其他作假證據。

很多頁面內容上的色彩線條都是用機器掃描列印出來的,彩色紙張完全不同,雖然這本雜誌仿造得很用心,但還是騙不過「專家」的眼睛。

由于我們不是行家,也沒真正見過真品和贗品的區別,所以要是換我們來買,估計會被一直蒙在鼓裡。

不過呢,有件事情特別值得吐槽的是,跟真品的JUMP雜誌相比,這個贗品的製作成本可比前者要高不少了。

但是因為《龍珠》後來的人氣急速攀升,致使這本雜誌的價值性已經遠超于自身。

雖然我們如今已經很難買到初版的《龍珠》漫畫了,但買一套正版的《龍珠》漫畫還是可以的,點擊下方連結可以跳轉購買,送自己一件滿載童年情懷的禮物吧。

目前網友已經向那個二手網站舉報了此事,同時還不忘提醒其他網友網購的時候一定要當心,網上購買稀有品有風險。

看不出來,驗真偽這種事情即使到了我們年輕人普遍喜歡的漫畫書籍、電子產品上,也不會因此過時,該造假的還是會造假。

嚴格來說,這本造假的漫畫雜誌可是屬于盜版行為,造假者要是被抓了肯定要受到法律懲罰。

而且以日本當地的制度,只要敢賣假貨就不光光只是接受法律制裁這麼簡單,還會有名譽掃地的可能。

但也許你並不知道,這樣的盜版現象在日本商業界其實是一項已消失的「老傳統」了(或許也因為如今很難在日本看到造假的事情,于是前文說到的日本人買到山寨《龍珠》漫畫方才會引起大家的熱議吧?)。

具體有多老、有多傳統?從上世紀中旬就已經有了。

02.抄,都可以抄

二戰剛結束的那時候,戰敗的日本國內經濟遭受沉重打擊,為維持其穩定,日本方面開始大量地購國外的產品,小到日常用品,大到汽車都有涉及。

但光買東西還不行,還得有屬于自己的產品品牌。

于是,日本國內各行各業就此掀起了一股山寨風潮,只要是有點名氣的他們都照著抄過來。

而且他們為此還在這方面上研究出了獨特的門道,將別人的產品進行拆分,然後逐一解析,以此反推式設計出自己的東西,這種方式跟如今的逆向工程非常相似。

先說說食品行業,各位應該都有買過不二家的零食吧,這家品牌的形象標誌就是一個叫「PEKO醬」的小女孩,作為日本知名的食品生產商,很多人都見過她的模樣。

可你知道嗎,它原本也是由山寨品牌出身的,抄襲物件是美國的零食品牌Birds Eye的形象角色Merry,放在一起對比完全就像雙胞胎。

還有大家以前都吃過的MM豆,曾經也被日本人拿去山寨過,弄出了一個「Marble chocolate」品牌,除了上面沒有標誌性的「m」字之外,外觀形狀都是一模一樣。

但是與不二家相反的是,MM豆的名氣至今依然遍佈全球,而這個山寨貨卻早就已經沉寂下去了。

生活用品方面,日本著名的衛浴品牌TOTO曾經也是靠山寨別人的品牌來起家的,它抄襲的對象是美國的品牌Bidet。

就像上圖這個馬桶蓋,只有部分細節不一樣,整體造型基本一致,此外這個山寨貨還比正牌貨有了一些優化和改進,也難怪它會翻身成為名牌貨。

而假如說他們抄的就是名牌,那情況就不一樣了,像德國著名的萊卡相機,日本就曾仿造出與它一樣的Seiki’s Nippon相機,如今再來看看誰笑到了最後。

還有勞力士腕表,Seiki也有「碰瓷」過,這兩款手錶的外觀、材質、配色都保持一致,也就表上的logo不一樣而已。

汽車方面更是山寨重災區,像下圖這台寶馬摩托車,不僅整體結構完全一樣,就連人家logo都敢照抄。

日本豐田旗下的雷克薩斯,在業界內被人稱是抄襲德國梅賽德斯的賓士汽車,不過這兩款汽車品牌現如今的名氣都不低。

因為受國內山寨風潮的影響,日本很多商業從業者都沒有具體的版權意識,有時就算連大作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抄襲了。

日本著名漫畫家手塚治蟲曾經也犯過這樣的「糊塗」,例如《小鹿斑比》、《木偶奇遇記》、《米老鼠》等作品都有涉及。

不過那時候大師才剛剛開始成名,會犯點錯誤很正常,別忘了迪士尼在那之後不也抄了人家的《森林大帝》嗎,就當是一物還一物了。

雖然日本的「抄襲」在為戰後的經濟恢復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代價就是日本產品的國際聲譽一落千丈,在上世紀60年代的國際社會裡,「made in Japan」就是假冒偽劣的代言詞。

直到這種現象被英國媒體拿去問及日本的外務大臣藤山愛一郎時,才知道自己的這種行為有多丟臉。

從那時候開始,日本政府制定並出臺了嚴格的相關制度,對國內的出口產品進行把關管理,防止山寨貨物流向海外。

違反規定的,會被拉入「誠信黑名單」,不光會受到政府部門的懲罰,還有多家媒體的曝光,等于是將個人的醜聞公之于眾,丟了面子是一回事,個人的誠信記錄也會被打上了污點,總之以後在當地都別想做生意了。

除了出口有關規定,進口貨物也有嚴格管理,如果無法提供一系列的文件來證明貨物的真偽,海關就會要求退回貨物。

國內的假貨不給賣,國外的假貨進不來,日本就是這樣杜絕了以往這種山寨貨品氾濫的現象,從而形成了一種講誠信的風氣。

說是這麼說,即便如此日本國內的假貨不可能真的會消失,它們只不過是比以前更懂得隱蔽罷了。

像上面買到假的《龍珠》首期JUMP雜誌,也不會是僅此一例,背後說不定會隱藏著一條看不到的產業鏈,只是那位網友的舉報能否起到實際作用,那可就不好說了。

03.最後

以前年紀小,不清楚什麼叫版權,結果買的那些日本漫畫書原來有一半都不是真貨。

只不過由于漫畫書的價值就是裡面的故事,不像古玩、電子產品那樣與自身掛鉤,自然也就沒有太在意真假的問題,書是假的,但裡面的作品卻真的是那個漫畫家畫的。

不過以前歸以前,現在長大了知道有這回事了,就不應該再犯這樣的無知了。

至于以前的那些盜版漫畫書,還是繼續放在家裡,將其封存起來當作童年的紀念吧。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