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不完的班、趕不上的DDL、擠不進的捷運......打工人的苦也只有通過偶爾吐吐槽來宣泄。
但藝術家之所以為藝術家,他們連「吐槽」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
他們是如何通過那些「陰陽怪氣」的插畫揭露社會現狀的呢?
「假面」的背后是什麼?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時常帶著假面生活,時常被空虛感裹挾?為了生活匆匆忙忙,但是一旦停下來又無所適從。
塞爾維亞插畫家Helena Perez Garcia用夢幻畫風傳遞壓抑的情緒。
忙碌奔波了一天,回到家在椅子上「葛優癱」,癱著癱著就靈魂出走了。
以「兒童畫」的形式扎心
效率至上、同輩壓力......在逐漸「卷」起來的職場,人們逐漸不堪重負,淚水直往心里流。
「壓力」本是老生常談的社會問題。但英國視覺藝術家David Shrigley用簡約自由的筆觸,就準確拿捏痛苦現狀。
一個壓力
快速喝掉,防止被拿走
拿到紅酒的瞬間便迅速喝下,謹防被搶;走在街上總覺得被人凝視,缺乏安全感。畫中此景,不正是社會中的我們嗎?
為了得到更好的資源,人們時常需要搶先一步,生怕別人搶走已到手的肉;回顧自己的行為時,又常常覺得不妥,不安感爬滿全身。
一些眼睛在看你,一些沒有
打破常規的人體結構和稚嫩的手寫體文字,毫不影響其「扎心」程度。
你的眼淚,全世界的眼淚
當壓力變得具像
房子、孩子,是壓在當代年輕人肩頭的兩座大山。
比利時插畫家Klass Verplancke用怪誕的畫風和戲劇性的俏皮手法表達冷幽默。
《如何找到一間買得起的房子》
買房是個「無底洞」,新生兒是「吞金獸」,當代人的焦慮都被Verplancke具像化了。
《小孩越多,稅費越少》
「假笑」男孩女孩們
Joan Cornellà是一個在ins上有800W粉絲的插畫家。就算你不熟悉他的名字,也一定看過他的「假笑圖」。
他把當代人在社交中「虛假」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
停止做自己
色彩明亮、情節詭異標志性的假笑臉和反雞湯文學讓Joan的作品極具反轉魅力。
別給我澆水,我是假的,像你一樣
張開雙臂擁抱,衣服上卻寫著「我討厭所有人」。反映當代社會的低質量社交。
我討厭所有人
人們總在最差的環境里,追求最健康的生活。好看的照片背后滿是虛假。
無止境的「外貌管理」
癡迷健身的我們化身成一枚雞蛋,縱然跑裂了殼也依然咬牙堅持,縱然壓碎了殼也要奮力一舉。
傾心美顏的我們則變為一顆蘋果,縱然偶有失手也抵不住對帥氣的執著。
這些「陰陽怪氣」的插畫引人深思,也反映出多樣的看法、多元的生活態度——有人憤懣,有人恐懼,有人平和,有人調侃。
看到它們時,你或許會會心一笑,或許會對現實有所反思,抑或會從自身做起進行改變,這便是藝術創作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