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物品,縫紉也是大家很熟悉的手藝。
這兩者原本風馬牛不相及,但在美國藝術家—— 蘇珊·泰勒·格拉斯格(Susan Taylor Glasgow)手里,它們卻產生了最親密的聯系。
像縫紉柔軟布匹一樣,一針一線地縫玻璃,雖然聽上去不可思議,但它真的可以變成現實。不信你看:
蛋糕
包包
高跟鞋
甚至精致的內衣
能將玻璃縫制得這麼服帖,源于蘇珊20多年做專業裁縫的經歷。
她了解布料,明白如何賦予平面的材料以新的生命和形式。
但平面的材料畢竟跟立體的玻璃有極大的不同,蘇珊潛心研究8年,才完全掌握這門技藝。
首先要將預先設計好的雕塑圖案,通過噴砂嵌入到玻璃中。
然后再將玻璃琺瑯涂抹到已經被噴砂的粗糙區域,營造有深有淺的真實感。
再者,將這些部件重新燒制到1250℃,使琺瑯與玻璃「水乳交融」。
待冷卻后,再通過添加釉質,將各部分用蕾絲、金屬線縫合。
整個過程操作下來,最長要花4周時間。
雖然蘇珊從事縫紉玻璃已經駕輕就熟,但實際上,母親最初一直想將她培養為傳統的lady。
因此母親從小就教她做飯、縫紉,縫紉漸漸地讓蘇珊欲罷不能,但廚藝卻讓她頭疼,為此她自己也頗感內疚。
直到有一天,她看了一部關于玻璃藝術家戴爾·奇胡利(Dale Chihuly)的電影——《Chihuly over Venice》。
蘇珊被片中夢幻神奇的玻璃工藝所折服,幾乎在瞬間,她就下定決心學習這門手藝。
恰在此時,她家一棟1930年的建筑被拆遷,收到一大筆賠償款。雖然母親很傳統,但在支持女兒「求學」這件事上,卻很開明。
如此一來,蘇珊的學費也變得「從容」。
因為發自內心的喜歡,所以蘇珊主動打破常規,自由肆意地嘗試各種可能性。
雖然走了不少彎路,但經過不斷摸索,她獨特的創作風格最終成型。
茶杯與茶壺系列
人物系列《童話是什麼 》
蘇珊的目標是打造出一種既現代又懷舊的形象,因此在創作時,她常常借用19世紀50年代的視覺元素。
通過縫紉這種不屈服的介質、「烘焙」不可食用的美食、設計特殊的衣飾,蘇珊的作品幾乎全在展現女性的生活和形象。
她常說:「我母親并不是一個藝術家,卻知道如何培養一個藝術家。」
在創作中,蘇珊也越來越懂得如何將許多像母親一樣美好的女性所散發出的光芒表達出來。
她以吊燈為靈感,創作了一組非常感性、女性化的禮服吊燈。
春天花園
記憶中的莫里
銀裙
珊瑚帝國
青銅花
花卉帝國
搖滾剪刀
當溫柔夢幻的蕾絲,穿梭在明亮朦朧的玻璃間,「禮服」上點綴的各種花朵等裝飾,柔軟而又性感,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
白天,它們是掛在頭頂的藝術品。晚上,它們則是獨一無二的燈具。
既美觀,又實用。
不僅如此,蘇珊還設計出真人可穿的禮服。
在模特的演繹下,這些「禮服」顯得愈加鮮活,具有女性之美。
這些年來,蘇珊獲得了很多獎項,如2002年的皮爾查克玻璃學校新興藝術家獎。
還被匹茲堡玻璃中心聘為常駐藝術家,她的作品先后被卡內基博物館、克萊斯勒博物館、美國玻璃博物館和其他一些知名博物館爭相收藏。
而她自己在各地舉辦的玻璃藝術展,場場都引起觀眾的驚訝與贊嘆。
玻璃堅硬又脆弱,但正是這種相互矛盾的特質,用來形容女性最貼切不過。
「身為女性,我們常常被賦予了太多的期待,要乖巧文靜,要知書達理,要端莊賢惠。
千百年來,我們被放在統一的標尺下,常常為達不到標準而自責、悲傷。
但其實,不管是女人,還是男人,我們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幸與不幸、長與不長。」
不必為自己的不同或笨拙而焦慮,找到自己真正適合和熱愛的人與事,淡然堅定地走下去。